您在使用过程,发现BUG通过在线问题提交由开发人员确定后,本站将会给予一个月广告展示机会!
 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技术动态  
  • 日研发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居业界第一
  • 发表日期:[2012-03-19]

  • dbzz.net         东京大学纳米量子信息电子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兼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荒川泰彦以及该机构特聘副教授田边克明,与夏普共同开发出了单元转换效率在非聚光时达到18.7%、双倍聚光时达到19.4%的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非聚光时18.7%的单元转换效率,“在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中属于业界最高水平”(荒川)。此前的最高值是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开发团队创造的18.3%。

      东京大学和夏普开发的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采用“中间带方式”,即制作出将量子点三维排列的超晶格构造,形成吸收红外光的中间带,以此提高转换效率。根据荒川等人的研发团队在2011年进行的推算,设置4个以上中间带可将理论单元转换效率提高至近80%。

      此次采用MOCVD(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在GaAs基板上制成层叠了五层InGaAs/GaAs类量子点层的构造。据介绍,能获得出色单元转换效率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第一,将量子点的尺寸等控制在最佳水平,由此可以防止形成捕获电子从而降低转换效率的能级。第二,优化了在单元表面设置的防反射膜(MgF2/ZnS膜)的设计。

      此次开发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为0.9V,填充因子(FF)为0.8。据荒川介绍,今后“将把量子点的母材换成带隙大于GaAs的GaN和InGaAsP,同时还将优化量子点的层叠数和母材质量,希望能使单元转换效率提高至30~40%”。

      除了上述成果外,东京大学和夏普还成功地在柔性基板上制作出了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这在业界也是首创。具体方法是在GaAs基板上采用MBE(分子束外延法)形成十层的InAs/GaAs量子点层,然后将其上下翻转贴在树脂(聚酰亚胺)基板上。粘合材料采用基于银(Ag)纳米粒子的导电性环氧树脂材料,即使在20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也能牢固地粘合。

      采用树脂基板后,除了可以耐弯曲外,还将电池单元的重量降至0.028g/cm2,仅为采用GaAs基板时的1/10。单元转换效率约为10%。

      东京大学和夏普将在从3月15日开始于早稻田大学举行的“第59届应用物理学相关联合演讲会”上发布以上两项成果。演讲序号分别为18a-C1-8(业界效率最高的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和18a-C1-9(柔性基板上的量子点型太阳能电池)。

    (来源:互联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东北制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承诺,并不负任何及连带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联系时请说明在东北制造网上看到的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百强网站
诚信联盟
网络110
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