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已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863计划,并首次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化技术的发展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自动化所等大学研究机构相继开始了对机器人的探索。“十一五”期间,各个大专院校更是广泛开展了机器人模块化、体积、结构、设计、功能部件等基础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我国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在工业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型的道路上,大力引进机器人变得不可或缺。在此大背景下,“十二五”期间,我国更是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一系列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此外,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残疾人口数量庞大,客观上都将给医疗、服务以及教育等家用机器人,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必定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但南京工业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机器人与机自动化专家黄庆九近日表示,我国机器人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机器人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尤其是为了获得短平快的利益,照搬照抄,缺乏长期发展的创新计划,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此机遇面前,如何开发出国产化核心技术与核心关键零部件,如何率先实现下一代机器人,也即智能型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将是决定我国机器人研究和产业应用能否得到真正发展,以及我国自主品牌能否获得机器人市场的关键所在。”黄庆九说。
(来源:互联网)
最新展会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免责条款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免费注册 - 联系方式 | ||||||||
问题请通过在线提问反馈 | 在线客户QQ:105452034 | 收费会员及广告咨询电话13332201705 技术支持:辽宁衡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东北制造网(东北地区唯一制造业网上平台)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21008091号 辽公网安备21021702000105 | ||||||||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浏览器 | ||||||||
|